10.14.2006

亂!亂!亂!

如果倒扁及安倍上台事件用了"亂[RAN]"來起題的話,那麼北韓核試用上"亂!亂!亂!"來作標題應該也頗恰當。

三個所謂"邪惡軸心",伊拉克太笨也太肥美,白白讓聯合國武器核查員搜上10年,將國防力量銷毀得七七八八,便被美國借反恐之名侵略,吃掉了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蘊藏量。

前車可鑑,其餘的兩大"邪惡軸心"深知跟美國合作等於送羊入虎口,不發展核武便是等著被宰割,所以也急急開展核計劃,期望可以找著個免死金牌。

奈何伊朗的內賈德太也令人望,西方的"蘿蔔與棍子"一出,便心思思想著要吃甜美的蘿蔔了,令先前所下的功夫頓變得像核訛詐。

還是北韓金正日夠狠,說核試便核試、說射洲際導彈便射洲際導彈。但如此形勢之下,究竟是找到一面盾牌,還是加速滅亡?郤是尚未可知。

北韓核試的主要目的看來是希望可以將美國直接拉上談判桌,但這是否可行?

從各個有關國家的處境來分析,相信可以更有條理地判斷北韓核試是否能達到這個目的。

先 從美國方面說起。事實上北韓現時軍事上對美國並無威脅,有核彈又 如何?沒有核彈頭微型化技術,根本不能將之用於彈道導彈之上,更何況即使可以裝上大浦洞2型導彈,導彈的精確性也低,作用不大。除了導彈,北韓的遠程轟炸 機、潛艇及船艦基本上也突破不了美、日、南韓的防衛網,現階段不大可能對美國做成真正威脅,更不用說北韓核試有可能是常規炸藥偽裝的了。"Nuke them back to the stone age!"這些豪情壯語,現時地球上還只有美國有資格說,北韓不能。

另一個角度看,現時美國正與伊朗角力當中,如屈服於北韓進行直接談判,等於鼓勵伊朗更獅子開大口。原先北韓尚未核試也還寄望以外交方法解決,但現在已成既定事實,那便要給北韓嚐嚐苦頭了,好讓其他國家(特別是伊朗)知道:即使你有核武,美國也都不怕!

美國唯一怕的,是北韓將核技術輸出,令核武擴散。美國火頭點得多,讓更多敵對國甚至恐怖分子得到核武,那可不是玩的。

雖 說核武某程度上可促進世界和平,因為擁核國家如互相開戰的代價太 大,大國們便會基於"恐怖平衡"之下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核武過度擴散,世界持續和平令人口不斷增加,而資源及生產力的增長速度追不上人口膨脹(幸好發達國 家的生育率通常會偏低令人口持平),則有可能會導致各國爭奪有限資源而導致世界大戰,如果屆時有國家沉不住氣,便等著迎接核子冬天罷。現在面臨短缺的資源 是(生產成本低的)石油,如人類不能盡快發展及普及石油替代品,則石油大戰也不是沒可能發生。

Note: 世界石油需求約有3分之2是用於運輸,將來人類可否擺脫(低成本)石油的短缺困境視乎非石油汽車(e.g.電力車)及相關燃料添加站的發展及普及速度。此 外在發電方面(佔石油需求約8%),現時最可能的石油代替品是核聚變的原料Helium 3,己知月球上有100萬噸的Helium 3,足夠人類幾千年的電力需要。所以近年不斷聽到各個大國也重開登月計劃,中國也準備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是有其原因的。

接下來該說日本、南韓。日本可是歡喜多於擔憂的,安倍上場正想大搞日本軍事正常化,北韓的挑釁行為正好是修改和平憲法及增購軍備的最佳借口,甚至如能趁機發展核武更是一個天大的禮物(當然美國不會輕易允許日本這樣做)。至於北韓的核威脅,同理,現階段對日本也不是太大的。

南韓的「陽光政策」對著神經刀金正日碰了一鼻子灰,軟功不行,南韓也該硬起來了。削減援助是少不了的,加入制裁也是應當,加速發展防衛力量更是刻不容緩。65%南韓人同意應發展核武計畫,但幸好盧武鉉現時也能抵住民意,只打算擴充軍備,而不是發展核武。

中 國則亳無疑問是這個事的的大輸家。也不計鄰接擁核北韓的危險,原 先與美國角力,有北韓問題、伊核問題、經濟等三大皇牌在手,中國的談判籌碼其實也不算少。但當伊朗漸漸軟化、北韓直接出賣,中國手頭上所剩下的,只有"龐 大美元儲備以及美債第二大買家"這個"金融核彈"。但這個"金融核彈"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打法(該說中國會更傷),一點也不吸引:令美元貶值,則多年積累大 受損失且不利出口;如減少買入美債甚至減持美債,則推高美息令美國消費減弱,亦對中國出口有影響。中國出口佔GDP比重太高,經濟增長也主要靠出口拉動, 如出口受影響,以中國現時的過度投資情況,則可能令銀行壞帳增加,如不幸再被迫令人民幣自由浮動,嚴重的話,更有機會衝擊銀行體系。

此 外,北韓的挑釁,也激起了美、日、南韓的同盟關係及聯防力量,像 南韓便已即時宣佈增購48枚愛國者導彈,令第一島鍊對中國的包圍網更密不可破。如北韓的行為真的惹來美日韓聯軍入侵 (雖然現階段不大可能),則中國連北韓這個中美衝突的緩衝區也不保,也令美國針對中國的海陸空軍部署更加全面。

那麼北韓自己又怎樣?核試可能迫不到美國談判,白白損失了經濟援助、也失去了中國這個危急關頭時的大靠山。也許,比中國吃更大虧的,是北韓自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