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06

通識教育

今天看《鏗鏘集》,談及高中將通識教育列為必修科的問題。

從理念上看,我是很支持進行通識教育的。香港的年青人思想太狹窄,讓他們了解多一點世事,培養一下自學能力、分析力、遠見和國際視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並且畢生受用,比起那些鬥背marking scheme的科目有用得多。需知道任何知識都有過時的一日,你不去培養出一種自學的習慣、不去與時並進、不去適應世界的新變化,在現今這個急速多變的社會,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當然要實行這個理念並不容易,其中很多問題均有待解決,譬如師資問題、評核標準問題、學生投入度問題、課堂秩序問題、學校之間拼成績的問題、家長及學生對成績的壓力等等。但事實上,沒有一個新制度的落實是可以完全順利進行的,只要這個理念是好的,便值得花功夫去嘗試、去改善,將不順利的變為順利。

在我而言,我不想看到下一代越來越不濟,在全球化的競爭趨勢下慘成炮灰。

說回課程方面,將來通識教育教的是甚麼?

根據教統局的資料,課程大綱將會分作三個部份:「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以及「科學、科技與環境」。

「自我與個人成長」與「科學、科技與環境」是有益處的,倒是怕「社會與文化」的課程內容會變成了一套強制性的「愛國教育」、一本高中生必讀的港版「毛語錄」。

為了政治正確取得好成績,我不知道下列這些通識教育的建議問題可否說出心底話,譬如:

1. 香港是一個機會之都抑或是一個不公之地?

心底話:不公之地,官商勾結,政策傾斜地產商令貧富懸殊惡化,並削弱香港長期競爭力。

取分話:機會之都,法制健全,自由的營商環境讓人人都可以把握機會,促進階級流動性。

2. 現行的中國經濟發展策略是否可取?

心底話:不可取,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勢力太大,榨取國民利益;宏觀調控「一放便亂、一亂便收、一收便死」;定位為產品缺乏附加價值的世界工廠只是短期利益、並為此付上大量環境成本;GDP過份偏重出口與投資;銀行體系壞帳率極高。

取分話: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揉合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優點,適合現今中國的國情,世界工廠的地位及政府的調控政策令中國經濟以平穩較快的速度增長。


3. 甚麼是中國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方向?

心底話:加速發展戰略核潛艇及洲際導彈,盡快編成軍,令其他國家意圖在政治或經濟上作出打擊時不敢輕舉妄動。

取分話:繼續「和平發展」的路向,保持開明的外交姿態,全力發展國內經濟。


記得有一個心理學理論說,要達到說服的目的,最好讓別人以自己的文字,寫出你想他接受的一套。

希望這個通識教育的評分標準,可以客觀持平地容納正反兩面的觀點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