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投資(五) . 篩選標準(誠信)
(承上文)
雖說長線投資是"the line of least resistance",但事實上,值得投資的公司只佔極少數。選了一間差劣的企業作長線投資,就像嫁了一個壞男人一樣,都是會終身抱憾的。
值得長線投資的企業有多罕見?以香港的上巿公司作例子,主板及創業板共有約1,100間公司,但如我用較嚴格的標準去篩選的話,可以投資的企業不會超過10間,而有非常充足信心地去長線投資的公司只有3間,罕見的程度可想而知。
說到篩選企業的標準,我的先後次序是這樣的:
(先) 誠信 > 行業 > 企業 > 管理層 (後)
當這4層的篩選標準均通過後,才再作企業的內作價值計算。
在解釋每點之前,請各位先將概念扭一扭轉,忘記那些一提起股票兩字,便立即令你聯想起的甚麼股價、圖表、成交量等等勞什子的東西。
長線投資的真正意義,不過是買入某公司的股份做其股東罷了。而股票的真正意義,也不過是你是持有該上巿公司一部份股份的一紙証明而已。
想像一下,你現在是在偶然的情況之下,知道某間已成立的公司打算引入長期股東。你聽到了,有點興趣,心裡要決定的,是要不要入股這一間公司呢?
1. 誠信
入 股一間公司這樣要緊的事,當然不可以輕忽,最重要的當然是要知道 這間公司是否"信得過"。前境多亮麗也好、財務數字多漂亮也好,如該公司的管理層、董事局是一心佔股東便宜的,很多前景及數字皆可以"美化"。玩弄財技的 上巿公司實在太多了,真正為股東利益著想的公司實屬少數,單是這一點,大部份的上巿公司便不合格。
因此弄清楚上巿公司是"為股東謀利益",還是"為謀股東利益",是最首要要知道的一件事。
像早前新上巿的某知名時裝品牌(我也不時去購物),如看過招股書的話,會發現其財務及營業資料都是頗不錯的(假如相信它在上巿前沒作大幅度粉飾的話)。但細看之下,郤發覺它在上巿前不但派盡現金,甚至向銀行借錢派息予自己,然後利用上巿籌集回來的部份資金償還債務!
可真利害。
該公司的招股書表面營運數字雖然吸引,但上巿目的郤令人生疑,你有信心投資這樣的公司、與虎謀皮嗎?
在我而言,上巿少於5年的公司是不會碰的,一是該公司上巿前的數字可能被美化了,參考價值較低;二是5年該有足夠時間看清楚該公司會否有任何損害股東利益的舉動。(如無理配股、高層濫收薪資、不恰當的關連交易等等... 數之不盡。)
Note: 如想多了解一點上巿公司損害股東利益的實例,可以上David Webb的網站看看。他的文章很長很長很長,但寫得實在很好很好很好!
如果一間公司不但沒作損害股東的舉動,而且還真的重視公司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那麼即使要多付一點溢價去買入這間公司的股份也是應當的。
甚麼是公司管治?有作者將公司管治的涵義劃分為四大部份:
1. 對所有股東一視同仁(fairness);
2. 負責任的經營管理(accountability):
3. 高透明度(transparency)及
4.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
這些不多作詳細解釋了,簡單點說就是利用適當的法規程序去監控公司的運作,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些書看看。
如對上巿公司的誠信感到滿意的話,便可以跳到第二層的篩選標準了,那就是:行業。
(下文再續)
雖說長線投資是"the line of least resistance",但事實上,值得投資的公司只佔極少數。選了一間差劣的企業作長線投資,就像嫁了一個壞男人一樣,都是會終身抱憾的。
值得長線投資的企業有多罕見?以香港的上巿公司作例子,主板及創業板共有約1,100間公司,但如我用較嚴格的標準去篩選的話,可以投資的企業不會超過10間,而有非常充足信心地去長線投資的公司只有3間,罕見的程度可想而知。
說到篩選企業的標準,我的先後次序是這樣的:
(先) 誠信 > 行業 > 企業 > 管理層 (後)
當這4層的篩選標準均通過後,才再作企業的內作價值計算。
在解釋每點之前,請各位先將概念扭一扭轉,忘記那些一提起股票兩字,便立即令你聯想起的甚麼股價、圖表、成交量等等勞什子的東西。
長線投資的真正意義,不過是買入某公司的股份做其股東罷了。而股票的真正意義,也不過是你是持有該上巿公司一部份股份的一紙証明而已。
想像一下,你現在是在偶然的情況之下,知道某間已成立的公司打算引入長期股東。你聽到了,有點興趣,心裡要決定的,是要不要入股這一間公司呢?
1. 誠信
入 股一間公司這樣要緊的事,當然不可以輕忽,最重要的當然是要知道 這間公司是否"信得過"。前境多亮麗也好、財務數字多漂亮也好,如該公司的管理層、董事局是一心佔股東便宜的,很多前景及數字皆可以"美化"。玩弄財技的 上巿公司實在太多了,真正為股東利益著想的公司實屬少數,單是這一點,大部份的上巿公司便不合格。
因此弄清楚上巿公司是"為股東謀利益",還是"為謀股東利益",是最首要要知道的一件事。
像早前新上巿的某知名時裝品牌(我也不時去購物),如看過招股書的話,會發現其財務及營業資料都是頗不錯的(假如相信它在上巿前沒作大幅度粉飾的話)。但細看之下,郤發覺它在上巿前不但派盡現金,甚至向銀行借錢派息予自己,然後利用上巿籌集回來的部份資金償還債務!
可真利害。
該公司的招股書表面營運數字雖然吸引,但上巿目的郤令人生疑,你有信心投資這樣的公司、與虎謀皮嗎?
在我而言,上巿少於5年的公司是不會碰的,一是該公司上巿前的數字可能被美化了,參考價值較低;二是5年該有足夠時間看清楚該公司會否有任何損害股東利益的舉動。(如無理配股、高層濫收薪資、不恰當的關連交易等等... 數之不盡。)
Note: 如想多了解一點上巿公司損害股東利益的實例,可以上David Webb的網站看看。他的文章很長很長很長,但寫得實在很好很好很好!
如果一間公司不但沒作損害股東的舉動,而且還真的重視公司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那麼即使要多付一點溢價去買入這間公司的股份也是應當的。
甚麼是公司管治?有作者將公司管治的涵義劃分為四大部份:
1. 對所有股東一視同仁(fairness);
2. 負責任的經營管理(accountability):
3. 高透明度(transparency)及
4.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
這些不多作詳細解釋了,簡單點說就是利用適當的法規程序去監控公司的運作,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些書看看。
如對上巿公司的誠信感到滿意的話,便可以跳到第二層的篩選標準了,那就是:行業。
(下文再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