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2006

說投資(二) . 保障 . 基金之弊

(承上文)

在說怎樣投資之前,先要知道為甚麼要投資。

如你不打算移居外地或在世界各地奔走工作、依舊留在香港居住的話,趁年青時多儲一點錢及作適當的投資,對將來是有多一點保障的。為甚麼?因香港是一個競爭力逐漸消減的地方(這點曾經說過,詳情請看《買樓麼?(前篇)》《買樓麼?(中篇)》), 將來的工作環境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嚴峻,誰也不能擔保自己在將來不會被裁員減薪。而由於人口老化的問題,肩負起交稅重任的工作人口比例愈來愈少,需要政府幫助的老人比例則愈來愈多,政府將來也未必有充足財力去為退休人士提供足夠的支援及福利。曾特首急急呼籲要生三個小孩去解決人口結構問題,但有多少已婚人士聽他的話?一層樓及一個孩子所做成的財務負擔,已足夠令一般家長頭痛的了。

既然預計不能靠政府,便要靠自己了。

那麼該選擇甚麼投資工具呢?朋友說他打算投資基金,但其實我是不大支持買基金的,自己投資的績效可能更好。

為甚麼呢?不是由專才打理會更好嗎?

也不一定,基金經理們面對的限制其實很多,在這些限制底下,投資回報被打折扣是可以預期的:

1. 基金成立之時,已有明文規定需要遵守一些投資規限,如單一投資標的不可超過某百分比、現金比例不可超過多少%等等。有規則不是好事嗎?從監管角度看是對 的,但從投資回報角度看郤不一定正確。我們試做一個簡化了現實環境的思想模擬個案:假設現在巿場上只有3個投資標的,甲是優質的、乙是一般的、丙是差劣的。設想基金最初的投資比重是3個標的各佔三分之一,但隨著巿況上升及各個投資標的之實質增長,甲跑贏了大巿。但不幸地它佔基金的比重郤超過了分散風險所規限的百分比,於是基金被迫出售部份甲的單位,以換回現金。但由於現金比例按規定也不能佔太少,所以基金只能買入多點質素較次及比從前更貴的乙;當之後乙升至比重界限時,便再轉移買入質素更次及比從前更更昂貴的丙,餘此類推。結果就是越到升巿後期,基金所持有的差劣標的之單數目便越多、買入價便越貴,到最後巿況逆轉 (巿場是一個週期,巿況總會逆轉),差劣標的之價格總是暴跌得最快,令基金蒙受更大損失。

2. 基金通常會以某指數作比較基準(如MSCI),以量度基金的績效。這有甚麼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如該指數納入了某一投資標的,即使基金經理不認為那是一間適合投資的公司、或不認為現價合理,他們也需要追貨買入該投資標的,以免基金跑輸基準之餘,自己也會受上司及客戶壓力,最終要執包袱走人。試想在現實的環境之下,有多少基金經理願意為客戶的利益著想而讓自己冒上風險?

除了以上2點之外,當然還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問題,就是各式各樣管理費及表現費會蠶食投資回報。但相比起以上2點,我認為這個也不過是小問題罷了。

其實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免費的企業及行業資料實在俯拾皆是。如願意學習會計、財務、商業、經濟等知識的話,自己分析及投資,投資回報及風險控制高於一般基金,並不算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

但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自己投資。不適合的人找基金幫助反而是一件好事,以免斷送了自己辛辛苦苦儲下的積蓄。

那麼甚麼人適合投資呢?下文再續。

1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Haha
Quiet objective and neutral opinion
Write more on this topic
Bobby

11:45 PM  

Post a Comment

<< Home